推薦對象 : 熟悉基本管理理論者 or 社會新鮮人 or 技術職有意轉管理職人員 書籍類型 : 策略管理小說 推薦原因 : 透過小說的方式,敘述管理理論和實務上的差異。對於對管理理論有基本理解的人,可以清楚預期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並更加了解企管顧問的工作內容及企業管理策略的訂定流程。 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396 |
難得一見的策略管理小說 各位即將讀到的是一本商業小說,講述一位剛畢業不久的企管碩士,如何 參與協助一家全球大企業,進行重要的策略決議。書中的主人翁賈斯汀.坎貝爾在實務工作上力求表現,卻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才覺悟到自己在學校有很多該學 的都沒有學,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使他認識到真正的自我。 本書為什麼要寫成小說形式?第一個原因是有效研擬和執行策略需要用到精進的分析 工具,其中有一部分本書會加以介紹和應用。分析工具必須能夠因應個別公司獨特的組織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效果。而現實世界裡,分析工作與組織運行的交互作用 複雜,有時簡直令人摸不透,而很諷刺的,要把它講清楚最好是透過虛構的故事。 第二個原因是策略決議必然會帶來變革:公司選定新策略後要 改變,負責執行策略的人要改變,就連從旁輔助的人也要改變。因此當我們對策略與組織進行嚴謹的分析,以決定公司未來的方向時,應預見到會有變化的過程須加 以管理,事先有所準備才能事半功倍。而小說比其他形式更能夠檢視,策略抉擇在組織、管理、甚至個人改變上的意義。 第三個原因是從事策略 工作,即協助企業增強判定標的顧客、目標市場、及創造價值的力量及能耐,這種工作令人廢寢忘食,卻也樂此不疲。筆者正是想藉著這本小說,分享我們從事策略 工作的酸甜苦辣,讓讀者體會活生生的一課,那是用其他書籍形式很難辦到的。這個故事並非著眼於大事批評現代商管教育,所以書名取為《不只是件白襯衫─商學 院裡沒學到的策略實戰》,而非「商學院沒教我的實戰」。事實上,賈斯汀領悟到,不管他在學校裡有學到和沒學到什麼,都得自己負責。他在故事中說:「不是教 授沒教,是我自己沒學。」 我們兩人相識超過十五年。期間我們一直想要結合傑的主要學術經歷,以及翠西對學術、顧問工作及企管實務的興趣,合寫一點東西。多年來我們先後想過幾個寫作計畫,同事和出版社也多所鼓勵,但是我倆始終對這些構想不甚滿意,就暫時擱下。 直到我倆在維也納參加策略管理學會的會議時,開始討論為什麼對過去那些寫作計畫不滿意。最後的結論是,並非那些構想不好,因為它們大多可以寫成不錯的書,但是至少有兩個理由令我們不滿。 一是我們覺得受限於商管類書籍的標準作法:只拿一個想法、概念或架構,用兩百頁左右的篇幅詳加討論。根據我們在現實世界的策略工作經驗,從沒有哪個架構 威力大到可以單獨應用。反而我們認為,我們帶給客戶的是,能夠靈活運用多個相關的架構,去處理特定問題或商機。如果我們再撰寫「單一架構」的書,只會助長 單一架構就足以搞定策略工作的迷思。 另外我們從策略管理實務上學到,兼顧策略的分析面與組織面也很重要。分析得再透徹的策略,如果經營 團隊無法執行也是枉然;而分析上有瑕疵的策略,組織執行得愈成功,反而愈加速其敗亡。我們想要寫的是告訴讀者,處於多變的組織環境裡,資訊不夠完整,又受 到種種現實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做策略性抉擇。 我們採取融合分析及組織概念的多元架構,想要說一個有別於大部分商管書籍的故 事。當我們在徵詢旁人對這個構想的意見時,不止一次有人反應:商管書寫得好的關鍵,就在於要針對單一概念,傳達單一訊息,書名更要傳達內容的精髓。當我們 提出多元整合的寫法時,對方會問:「那你們這本書的中心意旨是什麼?讀者可以帶走的那把鑰匙是什麼?」 我們的宗旨是:策略工作要簡化成術語行話,實在太複雜,也太重要了。 要講清楚所要傳達的理念,需要說故事。所以我們決定,為反映現實世界策略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最好的方式不是寫一本商管書,而是寫一本商管小說,藉著書中 人物擬定策略的過程,呈現他們在分析上及行為上會遭遇的各種問題。透過小說的形式,使我們能夠用讀者易於理解的方式,介紹許多實務界盛行的策略工具,也使 讀者能夠登堂入室,一探研擬和評估策略所涉及的組織與管理面向。我們根據對這些工具的豐富知識,以及在實際組織中加以運用的詳實經驗,來撰寫這個故事。 願各位讀者也會喜歡。請仔細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