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不以理論的方式說明~
下圖是同一個螢幕在不同亮度下的畫面,可以看到同一張圖片在不同亮度下的顏色並不相同,綠色好像變暗綠色了~
因此可以知道顏色(色度)和亮度(明度)都會影響看到的顏色,每一種顏色都會被亮度(明度)所影響。像是白色如果亮度很低,就會看起來像是灰色,如果完全沒有亮度那看起來就是黑色囉,但這些變換其實都是同一個色度在不同明度下的差別而已
如果我們把所有看的到的顏色畫成一個圓,在考慮不同亮度下顏色的變化,就可以呈現所有看的到的顏色了。以下圖為例,將白色加入亮度的考量就可以表現成下圖
再把所有顏色都加上亮度的考量 就可以畫成下面這張圖了,也就是LAB色彩空間
這種表現方式雖然很完整,但並不大容易討論。因此習慣上會先討論是甚麼顏色(色度),在之後討論是甚麼亮度。而最常使用的就是CIE 1931 色度圖了,用它來呈現所有的色度,確認顏色之後再來確認亮度。
CIE 1931色度圖中結合了許多的概念,包含
1. 顏色和波長的關係,譬如波長460左右的顏色是藍色,波長620左右的顏色是紅色。
2. 可以方便使用x,y座標值來表現顏色,譬如白色的座標就是(0.31, 0.33)左右
3. 在圖上任選兩點,中央的顏色都可以混合得出來
4. 一般螢幕使用RGB三原色來顯示畫面,因此連結r,g,b三點的色度可以在色度圖上畫出三角形代表螢幕的顯示色域空間如下圖
每一台螢幕都可以測量出自己的色域空間,同一種面板同批生產的色域空間或多或少也都有差別。更不用說攝影的設備拍出來的影片有自己的色域空間,後製、修圖等等整個系統流程都有自己的色域空間,不同的色域空間誤差累積到最後就跟拍攝畫面差很多了。因此如同灰階的DICOM標準一般,統一的色域標準也是必要的,也就是上圖列出常用的NTSC, sRGB及Adobe RGB色域空間了。當然以螢幕而言,越接近原始格式所使用的標準越好囉。
最後提到色溫,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不同類型的燈泡,看起來的顏色就不一樣,在6500K(右邊)看起來是白色的,到了3000K(左邊)的燈泡下看起來也會略顯黃色了。而色溫較高(右邊)的顏色看起來較冷,色溫較低(左邊)的顏色看起來較暖。
對於螢幕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算螢幕顯示出來的顏色是正確的,但在不同色溫環境影響下看起來的顏色也會有偏差。因此螢幕本身就有了色溫調整的功能,對於不同環境及不同習慣的人能夠透過螢幕色溫補償顯現自己喜歡的顏色。而在色度圖下不同色溫的白色表示如下。
不同色溫下的白色看起來都不相同,為了同一起見,因此定義6504K(D65)這個點代表日光的白色,座標則是(0.31271, 0.3290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