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較常聽到及易搞混的包含兩種分類, 分別為 1.對電殛保護方式(electric shock) 2.接觸病患的方式(applied part)

 

1.對電殛保護方式 (electric shock)

   分為Class I, Class II 及 internal power 3種

   Class I:除了基本絕緣(Basic Isolation, BI)外, 另外還需要保護接地

   Class II:除了基本絕緣(Basic Isolation, BI)外, 另外還需要雙重絕緣(Double Isolation, DI)或是加強絕緣(Reinforced Isolation, RI)作保護

 

2.接觸病患的方式 (applied part)

   分為Type B, Type BF 及 Type CF 3種

   Type CF: 最嚴格的分類, 會直接與心臟, 心血管系統連結, 例如心律調節器

   Type BF: 相對CF而言較不嚴格, 通常使用時會接觸病患, 或是使用時需較長時間接觸病患, 例如ECG(心電圖機)

   Type B: 最不嚴格的分類, 一般使用時不接觸到病患, 而且當接觸到病患時可以馬上移除的設備, 例如供氧機

   其中Type CF及 Type BF的設備又會簡稱F-type applied part

   因為會與病患接觸, 所以需要規範接地的方式及通過人體的電流量

   對接地而言, Type B的設備因為通常使用時不與人體接觸, 因此可以直接接地. 但是Type BF及Type CF的就必須用floating的方式與地隔離而不能直接接地了

   在60601-1並沒有特別說明儀器的分類, 但是在60601-2-xx一般就會特別說明分類了.如60601-2-18內視鏡設備中的17a

 

除了這兩種酚類外, 60601中還有包含防水防塵等級, 操作模式(連續, 間歇...), 配置及安裝(固定, 手持, 攜帶...), 麻醉氣體環靜這幾種不同區分方式

 

 

但是這和FDA的分類(Class I, Class II, Class III)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囉, 這部分的敘述請見下面連結文章的最末段

醫療螢幕須符合法規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avis0501 的頭像
    travis0501

    Travis Chang

    travis0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